生如夏花之絢爛
高二8班 趙琴
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你有多成功,你讀了多少書或你的生活有風順,而是在于你有沒有理解那幾本寶藏。
有位作家說:人要讀三本大書,一本是“有字之書”,一本是“無字之書”,一本是“心靈之書”。僅僅這三本書便已涵蓋了整個人生的意義,三者,缺一不可。
一本“有字之書”,顧名思義,指的是書籍。毛澤東曾揭示了書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:“飯可以一日不吃,覺可以一日不睡,書不可以一日不讀。”八百孤寒在夜里鑿壁偷光、懸梁刺股,只為汲取滋潤精神的養分。但,如今在這快節奏城市中穿梭的人們,又施舍了多少時間給書籍?讀書之于精神,恰如運動之于身體。我們的物質豐富了,那我們的精神也更應該豐富。古言有曰:破萬卷書,行萬里路,博而能約。
一本“無字之書”便于“有字之書”相輔相承,指的是社會人事。莫言說:“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較純潔的,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熱的,七十年代的人是相當膽怯的,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觀色的,九十年代的人是極其邪惡的。”隨著時代的進步,社會開放,其實帶來很多壞事情,造就了很多壞人。壞的變成了好的,好的變成壞的。仿佛是理所應當的,本就該那樣。社會把人心擾亂了,現實把人心逼壞了。在這個浮躁的年代,保持本心不改初衷不變很難了。但世間的活動,缺點雖多,但仍是美好的。俄國作家別林斯基有這么一句話: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。如果我們的眼睛不再是有色的,而是以從靈魂深處的美去對待他人,對待社會,回饋的就絕不再止于浮躁。
而最后一本“心靈之書”則是最后的升華。“心靈之書 ”,并不難理解,它將前兩本的如何為人、自省,內化為品德的高尚。良藥苦口,逆耳利行。我們需要的不是抗拒、辜負他人的善意,而是選擇放進心里,并禮尚往來。雨果說的應讓我們銘記于心:善良的心就是太陽。善是一種品質,更是一種行為,它似太陽的光輝溫暖著人心。
在人生的征程中,最可怕的不是前方未知的危險,而是一不小心在路途中迷失了自我。這三本書,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,是人生的充實,是超凡的意義。
“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。”人生的意義早已蘊藏在那三本書中:精神、美和善的勝利。